《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政史地组·地理·詹春红老师
4月26日周一下午第一节,政史地组詹春红老师在八年级一班展示了公开课《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詹老师从一组长株潭城市群景点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讲解本节课共分为三部分,依次为城市群概况、三市发展差异、三市发展联系。在简单介绍城市群的含义及中国城市群分布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该城市群的位置、三市空间关系、交通关系、地形和气候。在讲到空间关系时,联系生活实际,语言形象并辅助画图,学生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讲到三市发展差异时,用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比分析。之后用一个漫画图片过渡到三市的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拓展学生思维,关于“两型社会”建设 ,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最后以中国在近几年绿水青山的建设成绩结束。
课后,政史地小组成员积极探讨,肯定了优点的同时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相信老师们在今后教学中会不断进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语文组·刘亚静老师
4月27日周二下午第一节,语文教研组刘亚静老师在七年级(7)班展示了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刘老师以优美的语言,舒缓的节奏,为同学们展示了一位“严于侓己,宽以待人”的君子形象。
刘老师从身边入手,一个小问题——“语文”二字的来源及含义迅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进而引出文章主角叶圣陶先生。
在整体感知部分,刘老师以略读为指导方法,从文章整体结构入手,与同学们共同分析,需速理清文章结构,从具体事例中感受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一面与律己严的一面。
在深入探究环节,刘老师则在分析文章第一部分“双层的悲哀”的含义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含义,体会作者张中行先生对好友的深切怀念及敬佩之情,在课堂小结中,更是号召全班同学向叶圣陶先生学习,从而将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课堂最后,刘老师建议同学们课下比较阅读吕叔湘先生的《怀念圣陶先生》,从不同的文章中感受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刘老师特别重视课堂环境的营造,整堂课环节完整,结构紧凑,节奏适宜,顺利完成本节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更是贯穿始终。课后,语文教研组组长张楠老师带领全体成员积极评课,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指出部分不足,通过此次讲课评课活动,每位老师都获益匪浅。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数学组·孙彦平老师
4月28日周三下午第三节,孙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课,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主线明确,专业功底扎实,教授过程流畅。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每个知识点,通过老师讲解、小组讨论总结等丰富的课堂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孙彦平老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认真备课,细心研课,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为课堂的精彩呈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an you sing an English song ?》
英语组·李华老师
4月29号周四上午第三节,英语组李老师在七六班展示了公开课《Can you sing an English song ?》。
教学过程中,一共分为三部分内容,读前,读中,读后!课前,李老师采用有趣的有关西方国家中学生的课外活动视频导入,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了解到不同国家中学生户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本节课的话题做了铺垫。热身环节,借助本班学生的生日,复习了前两节课的主要句型和内容,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新知时,李老师以自己孩子成长为实例,一方面真实可信,一方面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这项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文本与学生背景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动机,构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读中活动时,李老师根据文的内容,题材,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设计有效的活动和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各种阅读技巧的培养,利用活动的多样性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读后活动,通过分享自己的改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内外,迁移,从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最后,李老师鼓励孩子们多掌握一些技能,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有志者事竟成!
课后,英语组成员们积极探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相信通过此次讲课评课活动每位老师都会有所收获。
此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展示才干、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教师们在教学方面得到了磨练、提升、成长,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