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是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是一项最常见,最基本,最典型的教研活动;是一种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的形式。公开课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讨论的载体,这才能促进教学的改革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10月21日第二节,艾远老师在八年级一班展示了物理公开课《温度》,理化生教研组的各位老师积极参加了听课与评课。
艾远老师讲课的语言准确,逻辑性强,教态自然亲切,语速适中,从简单的小实验导入“温度”这一概念,有新意,重点突出有层次,帮助学生感受、参与知识的认识辨析过程。艾老师在讲解“摄氏温度”这一概念时,教学中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使物理知识生活化,又使生活现象物理化,通俗易接受。最为突出的是,艾老师因地制宜的创设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给自制温度计标刻度”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给学生恰当的点拨,使学生领略由百思不得其解到茅塞顿开之愉悦。
艾老师在“温度计的读数”这一知识点,课堂练习的设计上,体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逐层深化,加深了学生对读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艾老师《温度》一课的公开课展示,得到了听课和评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10月26日下午第二节,理化生教研组的刘学艳老师在七年级二班展示了生物公开课《动物细胞》,组内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
刘学艳老师先温故知新,用复习植物细胞知识的方法,导入动物细胞的学习。学习新知识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让学生尝试用关键字法概括步骤加强记忆。刘老师带领学生梳理知识,并让学生讨论制作植物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不同,用问题回顾的方式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教师学生的互动中,学生探索动物细胞结构与功能,并将之与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进行对比。教学中设置的课堂检测及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条理分明,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自然,教态从容亲切,知识讲解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后理化生教研组的各位老师在组长艾远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评课活动,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听课心得,分享各自感悟,每一次的心灵碰撞都让我们有所收获,促使我们在教学工作各方面成长。
10月28号上午第二节课,李伟利老师在八二班展示了公开课。
李老师本次公开课的授课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他从学生熟悉的轴对称图形导入本课,加深了学生对已知知识的理解。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时,李老师通过设计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证明只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在授课环节中,李老师灵活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实物展台和多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中,积极与老师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李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板书认真,自主探究的活动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10月29日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白月月老师在七(4)班展示了人物写作公开课,即《塑造人物我最行——写人要抓住特点》。
白老师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了一次别样的作文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教态从容自然,教学语言丰富,思路非常清晰,讲课过程中穿插学生喜欢的明星图片,如迪丽热巴、成龙、姚明,联系学生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了良好的教态和活跃的课堂氛围。
公开课结束后,所有语文组教师对白老师的此次公开课进行评价,大家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对出现的问题剖析原因、梳理经验、归纳提升。通过此次评价剖析,老师们对人物写作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高度重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祝鹤校长亲临教学课堂,参与评课活动!在语文公开课评课中,祝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展开。同时,作文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练笔相结合。练笔既是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又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祝校长针对这堂课给大家提出了诸多教学上的建议,使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教师能走多远,学生才能走多远。”教师的成长发展是教师自身知识积累、能力增长、观念更新、智慧提升的需要,也是学生快速发展的需要。
公开课可以让学生收获实在的知识,养成学习的习惯。也可以让老师之间互相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老师专业素养。公开课在教学和形式上既讲原则也讲求方法,不仅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还能够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引领和示范的作用。